帶孩子游泳、玩水,不管在哪裡都要萬分小心!2025年4月20日下午5點多,一位陳姓媽媽帶著4歲兒子和10歲女兒到新北蘆洲國民運動中心游泳,途中因接電話剛好離開,沒想到男童竟意外溺水,情況十分緊急。
蘆洲國民運動中心經理楊芷萱受訪指出:「4歲的小孩樓梯下來的時候,不慎踩空,救生員大概在一兩分鐘的時間,把他救起、實行CPR。」
據新北市蘆洲分局的調查,男童一路沉到池底狀況危急,所幸一位李姓男子游過旁邊,李先生說明現場狀況:「當時感覺腳好像被東西拉了一下,停下來然後就看到一個小孩面朝下,感覺沒有意識沉在水裡。」因此連忙潛下水裡將男童救起。
李先生表示,男童被救起後,看起來感覺明顯沒有呼吸,趕緊交由救生員進行CPR,還好急救及時,救護人員趕來接手持續施救,男童撿回一命,送至大醫院加護病房繼續觀察。
實際上,游泳池水面高度到一般成人的胸口,大約落於120到150公分,男童意外踩空落水當下,根本無法站直呼吸,教育部體育署提供簡易自救3方法,平常可趁機對孩子機會教育,不幸發生溺水情況,就可以自救!
踩水又稱立泳,是最基本實用的自救方法。
在水中溺水後第一個反應就是踩水,由於踩水可以得到休息,鎮靜下來。
踩水時以腰為軸,以下肢動作為主;頭部出水面,雙手由胸前向兩側撥水,雙腳若以蛙式蹬夾腿動作者稱蛙式踩水,用剪腿式踩水亦可,踩水時,動作要協調一致,身體放鬆,如此才能自然省力。
人體比重與水相近,因此只要吸點氣,身體很容易浮起來,水母漂就是利用此原理。方法為吸氣後,身體放鬆,讓身體自然漂浮。
水母漂姿勢有兩個:一為雙手下垂,二為雙手抱膝,使背部露出水面如龜狀,漂浮一段時間後,再抬頭吸氣,如此持續動作,可使身體得到休息。在水面上漂浮以待援。
仰漂也是利用人體比重與水相近的原理,吸氣後,身體後仰,使身體漂浮於水面。
仰漂的方法:深吸一口氣後,頭後後仰,雙手向兩邊成大字形,掌心向上;若還浮不起來,則雙手再慢慢向頭部交握,以加重背部重力,較易浮起。
由於每個人身體構造不同,試做一種姿勢仰漂,如不成功則可改其它方式試試。仰漂依姿勢不同可分為大字漂、水平漂、仰漂、十字漂、垂直漂等。做一段時間後,利用瞬間換氣。
整理撰文/游資芸
圖片來源/photoAC
*本網站所發表之文章,均由《嬰兒與母親》及其他相關著作權人依法擁有其法律權益,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, 請與本公司來信接洽,違者將依法處理。聯絡信箱:[email protected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