說起皮膚疹其實五花八門,但以下就兒科常見的腸病毒、麻疹、德國麻疹等解析:
玫瑰疹是一種皰疹病毒的感染,好發6個月至2歲。最大特徵是「退燒後才出疹」。寶包會突然高燒三至四天,接著在退燒後出現細小、不癢的玫瑰粉紅色疹子,主要分布於軀幹、頸部,再漸漸擴散至四肢,所幸疹子通常2~3天內消退,無須特別處理。
麻疹的傳染性極高。初期會出現高燒、咳嗽、流鼻水與結膜炎等感冒症狀,接著在發燒後的第3~5天出現紅色斑丘疹,易融合成片,並常伴隨口腔內白色斑點,最有效的預防方式為接種MMR三合一疫苗。
德國麻疹造成的疹子較小,顏色偏淡粉紅,不易融合,也不太會癢。常見症狀包括低燒與耳後、枕部淋巴結腫大。另外德國麻疹的疹子約3天內消退,又稱「三日疹」。
腸病毒可以說是幼童界的大妖魔。典型狀況為:「手足口病」,好發於五歲以下幼兒。疹子通常出現在手掌、腳掌以及口腔內,呈現小紅點、水泡狀,伴隨著發燒、喉嚨痛及食慾不佳,與其他疹子最大不同是引起的水泡會感到疼痛,特別是口腔潰瘍,且具高度傳染性。
水痘的常見症狀包括發燒和很癢的紅色疹子。初期症狀會有發燒,並伴隨疲倦、食慾不振、肌肉痠痛,或類流感、感冒的前驅症狀。
接著紅疹在大約5天內,最初出現於身體上,隨後擴散到臉和四肢。疹子開始時呈現平坦的紅點,然後逐漸變成隆起的水泡,這些水泡持續3到4天後會乾燥並形成結痂,大多數孩子通常在2至4星期內康復。最有效的預防方法就是接種水痘疫苗(在台灣建議4~6歲孩童自費接種第二劑)。
蕁麻疹是過敏反應所引起。常表現為一片片紅色腫塊,癢感強烈,形狀與位置會快速改變,誘因包括食物、藥物、氣溫變化或感染。雖然不具傳染性,但若寶寶出現唇舌腫脹或呼吸困難等情形,需警覺是否為嚴重過敏反應並盡速就醫。
整體而言,寶包的皮膚疹大多有特定的「發燒時間與疹子順序」、「出疹位置」、「是否癢痛」與「傳染風險」。透過這些特徵,可初步辨別疹子類型,並依照情況判斷是否就醫喔!
撰文/巫漢盟醫師
文章來源/診療.育兒故事.阿包醫生
圖片來源/photo-ac
現職:禾馨民權婦幼診所兒科主治醫師
專長:兒童生長評估、嬰幼兒飲食建議、過敏氣喘、氣管鏡及胸腔超音波操作、一般兒科疾病、疫苗注射、健兒門診
經歷:林口長庚醫院兒童內科部住院醫師、林口長庚醫院兒童胸腔科研究員、臺灣兒科醫學會專科醫師、臺灣兒童胸腔科醫學會專科醫師